揭阳农业科学家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,亩产突破1200斤,助力乡村振兴

揭阳新闻网 阅读:9 2025-08-31 23:14:27 评论:0
揭阳农业科学家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,亩产突破1200斤,助力乡村振兴

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学家在水稻育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。近日,广东省揭阳市的农业科学家们成功培育出一种耐盐碱水稻新品种,亩产突破1200斤,为我国盐碱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,拥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。然而,长期以来,这些盐碱地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,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揭阳市的农业科学家们积极投身于耐盐碱水稻的育种研究。

经过多年的努力,揭阳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了一种名为“揭阳1号”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。该品种具有耐盐碱、抗病虫害、产量高等特点,特别适合在盐碱地种植。

“揭阳1号”耐盐碱水稻的培育,不仅为我国盐碱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,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。据了解,该品种在适宜的盐碱地种植条件下,亩产可达到1200斤以上,比普通水稻品种增产30%以上。

揭阳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明表示:“‘揭阳1号’耐盐碱水稻的成功培育,标志着我国在盐碱地农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。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盐碱地利用率,增加农民收入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

“揭阳1号”耐盐碱水稻的推广种植,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积极响应。揭阳市政府表示,将加大对耐盐碱水稻种植的扶持力度,鼓励农民种植“揭阳1号”,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。

在种植“揭阳1号”耐盐碱水稻的过程中,农民们也感受到了这一新品种带来的实惠。揭阳市榕城区农民张大哥说:“以前我们这里的盐碱地一直荒着,现在种上‘揭阳1号’,亩产比以前提高了不少,收入也跟着增加了。”

为了更好地推广“揭阳1号”耐盐碱水稻,揭阳市农业科学院还组织了一系列技术培训活动,帮助农民掌握种植技术。此外,科研团队还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,开展订单农业,确保农民种植“揭阳1号”后,产品能够顺利销售。

展望未来,揭阳市农业科学家们将继续致力于耐盐碱水稻的育种研究,努力提高品种的产量和抗逆性,为我国盐碱地农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品种。同时,他们也将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,共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

总之,“揭阳1号”耐盐碱水稻的成功培育,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大突破。这一成果将为我国盐碱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持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。

揭阳要闻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揭阳新闻网提供新闻、政务、生活等20+频道服务,助力企业推广与市民信息获取。比喻:像“城市信息枢纽”,连接政府、企业与百姓